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7 月 19 日
還記得第一次在網路上看到朋友分享的照片,沒有背氣瓶、自在優雅地潛進海裡——那一刻我才知道,原來有種運動叫「自由潛水」。那種與海融為一體的感覺深深吸引我,毫不猶豫地立刻報名上課!然後就深深中毒了……
在準備上課前,我心裡也有滿滿的疑問:自由潛水到底是什麼?需要先學水肺潛水嗎?不會游泳也能學嗎?
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問題,這篇文章幫你整理了新手最常見的疑問,讓你在開始之前就能找到清楚又實用的解答,一起安心踏出第一步!
自由潛水是什麼?
自由潛水是一種不依靠水下供氧設備,僅靠一口氣潛入水中的潛水方式。廣義來說,當你閉氣、把頭埋進水中時,就已經是在進行自由潛水了。
比起水肺潛水需要背著氣瓶,自潛更簡單、輕便,也更貼近大海的節奏。
但自由潛水不只是閉氣潛水而已,更是一種透過放鬆、技巧與訓練,讓身體在閉氣狀態下能安全潛得更深、停留更久的方式。
雖然作為一項現代運動,自由潛水的發展歷史還不算太久,但其實早在數千年前,人類就已經以徒手潛水的方式在海中生活了。像是日本的「海女」、台灣北海岸採石花菜的潛水婦、蘭嶼的海獵人、東南亞的巴瑤族(被稱為海上游牧民族),他們世世代代都靠著一口氣潛入水中,採集、捕魚、與海共生。
可以說,自由潛水其實是人類最原始、最本能的潛水方式。而現代的自由潛水,則在這樣的基礎上,發展出了更系統化、更安全的訓練方法,讓更多人能安心地進入海洋,體驗這份與大海深度連結的自由感。
自由潛水危險嗎?
自由潛水曾被評為世界第二危險的極限運動。
一聽到「危險」和「極限運動」,常常會讓人又好奇又害怕,有些人甚至因此被吸引——但也讓不少初學者望之卻步。
其實,自由潛水可以分為「競技」與「休閒」兩大領域。大多數人接觸的自由潛水,是屬於休閒性質,就像登山、潛水、衝浪一樣,是安全又能放鬆身心的運動。
當我們對這項運動有更多了解、學會辨識潛在風險並正確處理,培養良好的安全觀念、遵守潛伴制度,其實就能大幅降低風險,自在又安心地享受與海洋共處的每一刻。
要先學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?
很多人以為要先學水肺潛水才能學自由潛水,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系統,也沒有先後之分。
簡單來說:水肺像是水下觀光,自潛則是一種身體與呼吸的運動。水肺靠氣瓶呼吸,可以長時間在水下探索環境;自由潛水靠一口氣下潛,更注重技巧、專注與身體控制。
看你想體驗哪一種海洋感受,自由潛水會更適合喜歡挑戰自我、享受內在寧靜的人!
我不會游泳或是很怕水,可以學自由潛水嗎?
可以的,而且你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學生!
很多人不會游泳,其實是因為還不熟悉水感或不會換氣。而自由潛水剛好不需要在水中換氣,反而更注重呼吸控制和身體放鬆,所以不一定要會游泳才能學。
如果你怕水,那可能會比其他同學需要多一點時間來建立安全感。但這是可以慢慢練習、循序漸進的——我們也有不少學員一開始很怕水,最後也成功學會自潛,甚至愛上在水裡的感覺。
雖然自由潛水課程會有基本的游泳測驗,不過大多數系統允許使用面鏡和呼吸管,而且整堂課都會穿著防寒衣,防寒衣本身就像一件全身的救生衣,有很強的浮力。只要放輕鬆,就能自然浮在水面上。
我閉氣閉不久,可以學自潛嗎?
可以的!很多人一開始都閉不了幾秒,這很正常。
上課會教你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、學會放鬆、掌握正確的呼吸節奏,當你越來越放鬆、越了解自己的狀態,閉氣的時間自然會慢慢延長。
想自由潛水,一定要上課嗎?
自由潛水門檻看起來不高——裝備網路就能買,網路資訊又多,看影片好像就能學。但其實自由潛水有一定的風險,上課可以學到正確技巧、安全觀念與潛伴制度,有教練陪練也更安心。
而且很多潛水池與潛旅都需要證照才能參加,上課不只是拿證照,更是認識潛伴、長期玩得更安全的一步。與其摸索,不如一次學對,這筆投資很值得!
自由潛水有那麼多系統,該如何選擇?
目前自由潛水常見的系統有 AIDA、Molchanovs、SSI、PADI、RAID 等等。其實,各大系統的核心內容都差不多,差別主要在教學風格、進階制度與品牌資源。
重點是:選擇適合自己的教練,比選系統更重要。 教練的教學風格、經驗、對學生的陪伴與安全意識,還有課後練習制度,不要變成潛水孤兒,才是影響你選擇的關鍵!
給大家參考以下各系統過課標準:
AIDA2 | Wave1 | SSI L1 | PADI Freediver | |
靜態閉氣 | 2″00 | 1”30 | 無要求 | 1”30 |
動態平潛 (有蛙鞋) | 40M | 30M | 30M | 25M |
下潛深度 | 12~20M | 12~20M | 10~20M | 10~16M |
救援深度 | 5~10M | 6~10M | 10M | 5M |
自由潛水學費多少,涵蓋什麼?
自由潛水課程的費用依照系統、教練、地點、教學天數而有所不同,一般初階課程(如 AIDA2 或等同級別)大約落在 NT.11,000~14,000 左右。
通常學費會包含:課程教材與理論課、教練教學費、泳池或開放水域場地費、裝備租借(面鏡、呼吸管、蛙鞋、防寒衣等)、證照申請費(部分需另計)
細節建議詢問各教練或潛店確認。
我只是想拍水下美照,不會下太深,需要上課嗎?
因為水下拍照常常需要閉氣、下潛、擺動作,如果沒有學過正確的呼吸與放鬆技巧,很容易憋氣不舒服、耳壓不平衡、浮力控制不好,甚至發生危險。
課程會教你:怎麼放鬆閉氣、怎麼在水下輕鬆漂浮、優雅擺動作,而且上完課之後,很多泳池和潛旅才能參加,也更容易找到潛伴去更漂亮的地方,拍出好看的照片!
我該從AIDA1開始學,還是AIDA2開始學呢?
AIDA1 是體驗型課程,內容簡單、時間短(通常半天),是從 AIDA2 課程中挑選部分理論和泳池練習設計而成,適合場地條件不足、或還在觀望是否要學自由潛水的人體驗看看。
AIDA2 才是正式的入門證照課程,會完整學習自由潛水的基礎知識、呼吸技巧、耳壓平衡、下潛動作與安全觀念,完成課程後可取得國際認證證照,未來無論是參加潛旅、進階學習,或使用部分潛水場地都會需要這張證。
如果你只是想初步接觸、體驗看看自己適不適合,可以先選 AIDA1。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要好好學習、系統性進入自由潛水的世界,那就建議直接從 AIDA2 開始!
上完課程就可以拿到自潛證照了嗎?
不一定喔!
課程結束後,學員需要完成系統規定的理論考試與水下實作考核,教練也會依照你的熟練度、穩定性與安全意識來評估是否達到發證標準。這樣做是為了確保你能安全自潛,未來無論參加潛旅或獨立下水都更安心!
課程涵蓋考試,這樣練習的時間真的夠嗎?
課程中每個考核項目教練都會完整講解並安排練習時間,讓你循序漸進地學習和嘗試。不過要提醒的是: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在第一次就順利通過考試。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把「快速拿到證照」或「一次過關」當作唯一目標。
自由潛水是一個需要身體適應與內化的過程,就像小時候學走路、學用筷子一樣,都需要時間去練習、習慣,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能力。
從陸地進入海洋,是一場全新的身體學習旅程。慢慢來、穩穩學,比快快過更重要。
如果考試沒過怎麼辦?
通常是回家後再與原教練安排補考。不過每位教練的安排方式不同,有的提供跟課練習,有的則需額外安排時間與場地進行補練。因此,在報名課程之前,建議務必先問清楚以下幾點,才能做好完整的安排與預算規劃:
✅建議事前詢問的問題:
• 課程費用是多少?
• 是否包含住宿與全套裝備租借?
• 是否包含證照申請與發證費用?
• 平靜水域練習是在泳池還是海中?
• 上完課後,如果需要回來練習,如何收費?
• 補考是否需要額外收費?
• 平常可練習的時間(時段)大概是哪些?
所以選擇教練與課程時,除了看風格和價格,也要把後續練習與補考安排一併列入考量,才不會在後續措手不及!
自由潛水有年齡限制嗎?
只要身體健康、狀態穩定,不分年齡都能開始自由潛水!
以常見的 AIDA 系統來說:
• AIDA1/AIDA2:年滿 18 歲即可參加
• 16 歲以上也可參加,但需要家長同意
• 某些系統(如 SSI、PADI)還有針對 12 歲以上的青少年課程
而且,年紀大也不是問題,目前世界各地都有 60、70 歲仍活躍在水中的自由潛水員,他們專注在放鬆、感受水流、享受呼吸,潛得比年輕人還穩定!
所以自由潛水不是極限競賽,而是一種學習與自己相處的過程。年齡不是限制,身心狀態與學習意願才是關鍵。
自由潛水會不會得潛水夫病?
潛水夫病(減壓病)是因為在水下長時間呼吸壓縮空氣(例如水肺潛水時),體內吸收過多氮氣,快速上升時來不及排出,才會導致氣泡在體內形成,造成關節痛、暈眩甚至更嚴重的症狀。
自由潛水是閉氣潛水,整個過程不會在水下呼吸壓縮氣體,體內氮氣量非常有限,而且是休閒自由潛水,可以快速下潛上浮,因此幾乎沒有潛水夫病的風險。
近視可以學自由潛水嗎?
近視的人可以隱形眼鏡+無度數的面鏡,如果真的不習慣戴隱形眼鏡,可以課前詢問教練先訂購有度數的面鏡
上課的防寒衣裡面要穿什麼?
🧑🏽🦰男生建議帶合身泳褲,不要帶寬鬆的沙灘褲、衝浪褲,穿防寒褲會卡卡的唷!
👩🏽🦰女生建議帶款式簡單的比基尼(不要有飄飄花瓣、很多綁帶),或是連身的泳衣(穿脫防寒衣比較不會怕曝光)
上課前可以做什麼準備?
►培養水感、水性:可以先去泳池游泳泡泡水,讓自己對水不要這麼陌生。
►練習平壓:可以詢問教練課前練習平壓
►培養體力:在水中是全身性的運動,第一次接觸自由潛水比較不熟悉的話,會相對 比較更耗體力,建議大家可以在跑步、重訓,練練心肺跟腳力。
除了夏天,還有什麼季節適合自由潛水?冬天會太冷嗎?
自由潛水不是夏天限定的運動。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自由潛水,差別在於你要根據氣候選擇合適的裝備和潛點:
秋冬水溫較低,只要穿上合適厚度的防寒衣(如 5mm、7mm),或是加上潛水背心,上岸記得穿防風外套或是套個毛巾衣,照樣可以潛水,而且這時候海況穩定、人也比較少,很多自潛者更喜歡秋冬的清幽。春季也是不錯的選擇,尤其台灣東部和南部水溫回暖得快。
月經來可以學自由潛水嗎?
下水時可以使用棉條或是月亮杯,下水不會有任何影響。